조글로카테고리 : 블로그문서카테고리 -> 블로그 -> 기타
나의카테고리 : 풍속신앙
중국한족전통장례
2012년 08월 04일 18시 07분
조회:3841
추천:0
작성자: 백화상조
中国汉族传统丧礼
死,人生之终也。为人子者哀,乃人之常情,而遵丧礼,尽孝道,为我传统美德。故儒家特重视丧葬,而制有丧礼。自佛教传入之后,俗信地狱之说,遂有僧道点缀其中,成为一般之丧葬习俗。近来虽随时代演变而渐趋简化,但却另又产生不正常新恶俗,互相效尤,令人叹息。子曰:「丧,与其易也宁戚」,礼记中亦云:「敛首足形,还葬而无楟,称其财,斯之谓礼」。合礼与否,全在于心意表达是否诚敬,而不在乎竞相铺张,以奢华为荣。兹将古昔一般丧葬习俗概述于后,供识者改进参考:
一、徙铺:
当人弥留时,即移出厅堂,俗曰「搬铺」。凡男女中年以上,有配偶子嗣者,死则谓之寿终。依古例,男徒正寝(左侧),女徙内寝(右侧)。因此讣文中男称「寿终正寝」,女称「寿终内寝」,使死者能在家中最善美之处而安。俗以死在床上,魂将被吊床中、不能超度,故夭折者虽移厅堂,亦须移于床下。
二、拜脚尾饭:
待气绝即举哀。以一碗饭上插一双箸,置鸭蛋一个,称「脚尾饭」及油灯一盏,俗称「脚尾灯,或称「长明灯」,焚香哀哭,烧冥币祭拜,称「拜脚尾饭」。为死者食用、照冥路及路费。此仪,据传古昔荒芜多虫兽,为防虫蚁慕尸味而聚,乃撒饭于尸周,粒食与虫蚁,并焚火驱兽毋害尸,而相沿演变为今之拜脚尾饭、焚烧纸之仪。
三、守铺:
铺草席于尸侧,或坐或卧,日夜守尸曰「守铺」,俗传:「尸最忌猫,猫跳过尸,即尸起行走,遇人紧抱不脱,若冲阈则倒」,故日夜守铺,一尽孝心,二防不测。
四、报丧:
丧即报知亲戚,报丧不得入人家屋内。母丧,即带白布报母外家,称「报白」。女儿闻丧自外归来,半途即悲声哀哭,俗曰「哭路头」。将至家前即匍匐而进,至门前跪地哀哭,俟孝眷自内哭应点香出厅,接香跪拜后,方得进内瞻仰遗容。亲戚往吊,称「探铺」,子孙哀哭迎接。母丧,接舅、妗,曰「接外家」,即门前摆香案,孝眷匍匐哀哭跪接,外家即掀起桌帷,以示责备之意。旧时俟外家来吊,方可入殓,以示善终。
五、居丧:
死者断气起遗族即服丧,曰「居丧」。去装饰、皮鞋等,子女、儿媳、长孙改穿蓝色素衣,其他卑族穿白色素衣。居丧中遗族不入厨房理中馈,曰「断灶」。
六、竖魂帛:
尸盖上白布,自首至足,尸迹不露。又以布帷遮住神明及祖先牌位,以免触犯,俟入殓后始卸。另立以白厚纸,书上死者名讳及死亡年月日,作魂帛暂代位牌,曰「竖魂帛」,为道僧招魂之用。并请道僧(乌头司公)于死者灵前诵经,为亡灵开冥路,谓「开魂路」。
七、丧服:
央人缝制丧服,并备草鞋、草箍(麻布圈以稿绳,孝男戴)、孝杖(竹端包麻布,孝男、长孙用)等。丧服,依与死者关系亲疏,制有区别:
麻布:子女、儿媳、长孙用之,为最重孝。
苎布:孙、甥、姪用心,为次重孝。
白布:与死者同辈或外亲用之。
红布:死者第四代孙用心,含有四代同堂为荣之意。
八、入殓:
依日师择之吉日良辰,将尸安放于棺内,俗称「入木」。须经下列仪式:
(1)买水:入木前,尸须先洗净。洗尸之水,须用活水。故孝男穿孝服,捧新钵至河边,焚冥纸,盛河水回家,称「买水」。以白布沾钵水,拭挣死者。
(2)穿寿衣:拭净后,为死者理发、梳妆,换寿衣,俗称「张穿」。依年龄之高低,寿衣穿有三重、五重、七重等之分。必须奇数,盖丧事只可单,不可双也。
(3)接棺:棺木将至,孝眷即匍匐出门,哀哭跪接,曰「接棺」,先烧纸,嗣奉入厅中。
(4)辞生:入殓之前,以饭、鸭蛋、豆腐、青菜等六碗或十二碗,供拜死者,称「辞生」,以为告别死者。而道僧即以供食状,吉语相告。
(5)入殓:棺木内先铺茶叶、草纸、木炭及殉葬物等,待吉辰至,孝男抬死者首足,土公仔(棺木杠夫)即助其安放棺内,头以草纸固定,俗称「入木」。此时切忌抬尸人影投于尸上,或眼泪滴下棺内。孝眷即环跪棺旁哀哭。
(6)回西方:搭棚设坛,悬挂佛像、地狱图等,于入殓之后,即请道僧诵经做法事,借佛力超度亡魂,免堕地狱而往西方佛国,曰「回西方」。
九、搁棺:
安葬须择黄道吉日,且须请地理师寻觅坟墓福地费时,致停柩日久,称「搁棺」,俗称「打桶」。如打桶过久,需雇工油漆棺木,以防尸味外泄。古时榈棺之风甚炽,今则少见。
十、出殡:
以日师择定良辰吉日出殡,俗曰「出山」。其仪式概述如下:
(1)摆祭:将棺木移于屋外,俗称「移柩」后,举行「摆祭」。除丧家备牲醴等外,出嫁女儿须备猪头供祭。孝眷、女婿等依序奠酒跪拜,嗣由亲朋等吊祭。
(2)封棺:祭罢即行封棺之仪,俗曰「封钉」。孝眷环跪棺旁,随司公高唱吉语,以「有喔」呼应。男丧由死者亲族,女丧请外家行封钉。先由棺盖四端已打牢固之钉上,用斧头作打钉状,最后打棺中央一钉,称「子孙钉」。钉毕送红包与封钉人,孝男即用牙齿拔起子孙钉,供于魂帛。司公所唱吉语如左:
「一点东方甲乙木,子孙代代居福禄。
二点南方丙丁火,子孙代代发家伙。
三点西方庚辛金,子孙代代发万金。
四点北方壬癸水,子孙代代大富贵。
五点中央戊己土,子孙代代如彭祖。 」
(3)旋棺:封钉毕,个僧即引导孝券绕棺三次,曰「旋棺」。俟棺木盖上棺章,女眷即倚棺哀哭,俗称「哭棺柴头」。哭罢即发引安葬。
(4)出殡行列:
A.地理师乘轿引导。
B.路鼓。
C.献纸钱(掷纸钱与路上野魂以免捣乱)。
D.孝女执草龙(俗称火把,以稻草捆束,长数尺,先端焚烧生烟)为照明引路(古昔用火把以防野兽,相沿而来)。
E.女婿、孙婿执铭旌(书死者衔名白长旗)。
F.洗路(弄铙钹)。
G.吉大门灯(书家姓之大灯笼)。
H.挽联挽幛、花环、艺阁、化装队、乐队等。
I.大鼓亭。
J.香亭。
K.子孙亭。
L.纸轿(涂纸轿,子孙扛)。
M.司公(道僧)。
N.灵柩,孝男扶棺而行。
O.大孙轿(又称魂轿)。
P.执幢幡。
Q.孝眷,女眷则由一男人用白长布条曳引,执布条一路哀哭而行,以免分静。
R.最后为执拂(送葬)来宾。
S.送葬者,亲戚幼辈头绑白布,平辈左手绑白布,长辈白布绑腰,外家白布绑半肩之分。至小段行程,丧子等即跪地向送葬来宾,拜谢并请止步。外家则送至门口止步。
十一、点主:
旧俗点主在墓地举行。俟灵柩安放墓前,即请官人或学者为点主官(通常道僧代行)行点主。将灵牌上神主之主字上面一点从缺,仿如王字。孝男背神主面向东,跪于地上。点主管执新笔,沾雄鸡冠鲜血(今则改为沾朱墨),随道僧高唱吉语,点「王」为「主」后,向东或墓后掷弃笔。再执新笔蘸墨点黑.即点主告成。孝眷即匍匐叩谢点主官,黑墨笔携回。点主吉语如下:「我今握笔对天庭,二十四山作圣灵,孔子赐我文章笔,万事由我能作成。点天天清,点地地灵,点人人长生,点主主有灵,点斤斤会拿,点脚脚会行。点上添来一点红,代子孙成富翁。王字头上加一点,子孙兴旺万年享。一笔举起指东方,孝眷人等大吉昌。王字头上加一点,世代荣华万万年。一笔举起指上天,孝门富贵子孙贤,点得房房生贵子,富贵荣华享无疆」。
十二、安葬:
良辰至,即收祀后土,将灵柩奉安入穴,俗称「落葬」。
(1)放栓:入穴前将棺木穿气孔,曰「放栓」,使尸体与地气相通。
(2)落葬:落葬之先,地理师(堪舆家)捧罗庚(罗盘)祷告,高唱:「手捧罗庚八卦神,盘古初开天地人,九天玄女阴阳法,曾传凡间杨救贫,南山石上凤凰飞,正是杨公安葬时,年通月利无忌,此日当开生龙口,紧来引进大封君太孺人。前面有山山拱秀,后面有屏镇龙基,前有朱人丁量,后是玄武镇明堂,左有青龙送财宝,右是白虎进田园,禄到山前人富贵,马到山后财丁旺,吾奉太上老君,进!」,即灵柩入穴,放正方位安棺。有时地理师嫌丧家红包薄,祷告吉语即从简,仅唱:「良辰吉日天地开,面前吉日凤凰来,前进葬,后得财,富贵即时来,进!」,寥寥几句,敷衍了事。
(3)撒五谷:埋罢,地理师高唱:「进好好,乎(给)汝子孙长古老」。嗣即孝券随道僧引导,绕墓三次。绕罢,再由地理师一面高唱吉语,一面将备于斗内心五谷、硬币、铁钉撒于墓上人吉语如下:「一撒东方甲乙木,代代子孙受天福。二撒西方庚计金,代代子孙出公卿。三撒南方丙丁火,代代子孙发家伙。四撒北方壬癸水,代代子孙富贵随。五撒中央戊已土,代代子孙寿彭祖。现在五谷撒落土,代代子孙出大官虎。五奉九天玄女勒!」。撒五谷后取墓土一块放入斗灸嗣即道僧斗内五谷丰登,财丁兴旺,家业腾达。分五谷吉语如下:「一要人丁千万口。二要财宝尽丰盈。三要子孙当量盛。四要头好聪颖。五要登科会趁早。六要牛马结成群。七要南北山府库。八要寿命真永长。九要家财石崇富。十要富贵永无疆。五谷平分,百子千孙。
(4)返主:分罢五谷,神主放入斗内,与斗久留存少许五谷等,由长孙「魂轿」携回,称「返主」。安葬仪式毕返家后,丧家备餐请道却、抬棺工人或其他工作人员。旧时餐用猪肉都切成三角形,别于平时心切法,故俗称「吃三角肉」则有参与丧式之意。而券则菜肴放置于监湖(簸箕),蹲于地上用餐,以表孝道。
丧仪完结,出嫁女儿及亲戚归家时,丧家须送发粿(含意居达)。桶箍(含意阖家园圆)、菜(台语与久音同,含意长寿)等物贴上红纸,带回家以讨吉利。而丧家不得打招呼,如请其再来等(因丧事不可再)。
十三、做功德:
它葬后搭棚设坛,长孙女执伞遮盖桌上魂帛,面向坛坐于坛前,请司公(道僧)诵经做法事,俗称「做司」。本以死者之名施功德,以赎生前罪孽,而借佛力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惟所做法事,不只「开魂路」、「做功德」等,且杂有走赦马(司公数人,手执纸马、纸人作追逐游戏)、弄铙(以铙钹作各种演技)、挑经(一司公挑经卷,作难分难舍状过奈河桥,使孝眷悲悯而掷钱施舍)、放焰口(口火吐火)等杂技表演。故古时有一谐联曰:「孝子报亲恩,无工无不可。儒生从道教,其然其岂然」,识者所不以为然也。
十四、围库钱:
做司后,孝眷围绕烧冥纸及纸制库官库吏,曰「围库钱」。因恐被别家亡魂劫掠,故围守库钱也。俗信库钱可付托死者,转交与早先亡故之亲属,称「寄库」,故多烧而不与子媳参加围烧,恐被亡故家属冒收也。
十五、安灵:
返主拜忏后设灵桌,上置魂身(仿死者纸像)、魂帛,两帝置桌头娴(纸制仆婢各一),魂帛前置香炉、灵烛、油灯等物件,桌旁放幢幡,称「灵」或「安灵」。富者雇「糊纸匠」设富丽孝堂,俗称「结灵坛」。灵位于除灵时撤除,灵桌往昔多弃于效外。
(1)孝饭:自灵时起,每日早晚于前供饭(饭上插箸一双,菜汤一碗)及洗脸盆、毛巾,称「拜孝饭」,祭拜烧冥纸。拜孝饭时女眷须于灵前哀哭,曰「叫起叫困」一直至除灵止。
(2)做七:死后每隔七日,做七一次,称「做七」。做七应备牲醴菜肴奠祭。倘遇农历初七、十七、二十七,称「撞七」,提前一日半夜做七。死后第七日称第七日称「头七」,俗以死者此日始知己死,亡灵将归宅哀哭,故于午夜后即哀哭致祭至中午,前延请道僧诵经,开魂路,举行法忏。二、四、六七为小七,奠祭从简。三七为「查某子(女儿)七」应早出嫁女儿奠祭,仍请道僧诵经做功德,仪式隆重。五七为「查某孙仔(姪女)七」或称「亲房七」由族亲致祭。七七为尾七,仍请道僧法忏奠祭。
做七除上寿者照七七四十九日为尾七外,未上寿者即俗所谓「死人快过日」,一般多自二七起短为六日,因此实则做尾七为第四十三日。
十六、除灵:
俗于死后一百日前后,择吉日举行奠祭,称「做百日」。饭肴须稍为丰盛,并请道房屋与「魂身」一并焚人供死者居住。古俗力有除灵次日,孝妇除孝服,理发沐浴换素衣,至寺庙行香后,始可回娘家省亲,曰「行圆」,孝男亦于除灵后始可理发。俗信百日久为不净之身,大吉祥颇受禁忌。除灵后即早「精孝」换为「幼孝」,称「换孝」。
十七、作对年:
死后一周年祭,俗称「做对年」。死者始合祀于祖先牌位,称「合炉」,并即「脱孝」。在带孝期内,丧家年节不作粿粽之类,由亲戚馈赠。
(摘录自「民雄乡志」)
延边朝鲜族礼仪研究会提供
[필수입력] 닉네임
[필수입력] 인증코드 왼쪽 박스안에 표시된 수자를 정확히 입력하세요.